2021年4月10日,阔别两年的“清华大学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”云端回归。
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(PBCSF)主办、京东科技集团联合主办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(CIFER) 和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(CFD) 承办的 “清华大学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——2021全球经济与政策展望”在27个平台全网直播,受到近百家媒体瞩目,直播观看人数超千万。
本届论坛以主旨演讲+圆桌讨论两部分组成,采取线上参会、全网直播的形式,让观点交流、思维碰撞畅通无阻。论坛邀请到二十余位重量级嘉宾相聚云端,围绕全球经济展望、中国宏观经济和政策展望、后疫情时代的货币和信用、碳中和与宏观经济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。
保银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出席“中国宏观经济和政策展望”圆桌论坛二。他认为,从政策的角度,2021年是转弯之年,确定性的是风险是在一边倒的上行风险。从投资的角度,今年是守住成果之年。投资者更愿意投向中长期政策更稳定的国家。而目前美国的政策是损害美国的利益的,更聚焦于短期的经济。中国应该考虑长远,加快结构改革。
以下为发言全文,未经嘉宾审阅:
感谢汪涛首席。非常荣幸今天有这个机会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的观点。我主要讲三个观点:
第一,对今年的判断。我们认为不管是中国政府还是全球政府,今年都是政策退出或政策转弯的一年。不见得是急转弯,但肯定是转弯的一年。从市场和投资者的角度来说,我们觉得今年是一个守成之年,要努力守住过去一、两年牛市的成果。
刚才大家讲了很多关于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预测。在我们买方来看,这些预测非常重要,但同时要关注风险。今年的风险特别不平衡,主要风险都在上行。最近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公布的数据都超出预期。美国几万亿刺激政策的钱还没砸下来,ISM和非农就业等三月份的数据就大幅超出预期。我国的PPI也是比大家的预期高很多。从风险的角度来看,显然全球经济面临上行风险。美国的风险可能是经济过热。
从政策的角度来看,所有国家应该都想达到一个平衡:一边是经济和就业基本面,另外一边是金融稳定。既然今年的经济方面已经很好,而且有可能过热,那么监管当局可能会把更多注意力转向金融稳定。特别是在最近,美国的一个家族办公室崩盘,损失超过千亿,也使一些金融机构遭到了比较大的损失。这个事件给全球的监管机构敲响了警钟。在过去一年里,各国政策非常宽松,流动性泛滥,那么在经济已经非常好的情况下,是不是应该更早地考虑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之间的平衡问题?是不是应该加大对金融稳定的关注?中国在这方面做的不错。在去年的下半年,利率就逐渐上升,而且监管当局一直和市场沟通宽松政策要退出。今年一月,政府给了市场一个比较明确的信号,表示政策会逐步正常化。这些政策是正确的。我个人认为,欧美今年可能也会走向同样的方向。美国已经走出第一步。银行杠杆率政策在4月1日做出了调整。
说回来,今年中国的政策退出已经开始。美欧的政策退出今年也会启动,或者说已经开始了。到今年五六月份时,美国可以达到群体免疫,而且二季度的数据会非常好。至少从监管的角度来看,可能政策会更加地偏正常化。虽然美国一直在说他们的政策退出会比较晚,但市场会逐渐怀疑这种说法。
第二,如果要看政策的话,从全球的角度来说存在竞争关系。什么意思?中美之间是多年的竞争关系。如果说从去年重在危机管理,看谁管理得好,那么从今年甚至到明年,更多的是怎么退出,怎么在退出的过程中保持政策可持续性、财政可持续性、金融稳定可持续性。从技术层面来说,现在美国的刺激政策是可以打一个问号的。从中美竞争的角度来看,什么最重要?第一是对人才的竞争;第二是对资金的竞争。最近美国的政策实际上损害了美国(包括美元)的中长期利益。
我国现在的政策方向是对的。不追求今年GDP做得多高,而是追求中长期的可持续性。今年的“两会”反映出一个很好的迹象:我们做的五年规划,不仅仅是五年规划,还有2035年的长远规划,淡化短期保增长的压力,而聚焦于中长期的经济发展。美国越来越聚焦于短期经济的增量。我们应该超越短期问题,更多地考虑中长期。从全球投资者的角度来说,他们愿意把钱投到中长期财政和金融稳定更具持续性的市场,应该从这个角度考虑政策制定。
第三,关于结构性改革,我个人感觉中国的改革开放在过去半年加快了速度,如RCEP、中欧投资协定、注册制、对房地产的贷款限制。这些政策都非常好。过去那么多年大家一直在讨论的政策都推出来了,很值得大家欢欣鼓舞。我们希望这个势头能保持下去,希望未来一段时间里改革不要因为一些外部而放缓。一些改革短期会带来镇痛,但中长期的利益很高。这些对于投资非常关键,全球的机构投资者很关注结构性政策是不是能够得到推行。
因为时间关系,我就先汇报到这里。如果大家有问题的话,可以继续讨论。